4月8日,“2019魯南-蘇北甲醇行業專項調研”歷時4天,沿徐州——滕州——鄒城——臨沂——新沂——連云港線路進行,走訪6個地區共7家代表企業,對魯南蘇北地區的甲醇生產、區域貿易、下游需求、安全環保檢查影響以及企業期貨參與情況等進行深入了解。
1.安全環保檢查 受近期突發的安全環保等事件影響,江蘇地區化工行業整體趨緊,其中江蘇政府發布了關于征求《江蘇省化工行業整治提升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緊急通知,對未來五年之內,江蘇省化工企業、化工園區的改造升級及退出做出了明確指示:“到2020年底,江蘇省化工生產企業數量減少到2000家,到2022年,全省化工生產企業數量不超過1000家;沿長江干支流兩側1公里范圍內、化工園區外的34家企業原則上2020年底前全部退出;……對全省50個化工園區開展全面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壓減至20個左右;被取消化工園區定位的區域,嚴禁再新建化工項目,要嚴格管理、堅決關閉高燃、易燃易爆、安全環保不達標的化工企業,逐步關閉或搬遷其它化工企業。”
調研中的4家甲醇生產企業中3家受到政府監管而降負荷或停產自查,其中徐州地區企業為焦爐氣制甲醇,政府文件要求對4.3米以下焦爐實行逐步淘汰,目前該企業一套4.3米焦爐開工,而一套5.5米的裝置則處于停工狀態;另外蘇北和魯南的兩家企業,也受到近期安全事故影響,檢查更為趨緊,據魯南企業介紹2周前環保部又開始約談相關企業,嚴格管控生產安全。在春季開始前期由于天氣質量不佳,企業的相關生產也受到部分限制,這方面以傳統下游甲醛生產為主要影響對象,魯南地區甲醛企業自兩會開始至響水事件持續受到嚴格監管,區域生產受限,供給持續縮量。
整體而言,在安全和環保檢查趨嚴的背景下,一方面是政府的控制要求,一方面也是市場經濟體制內的經濟運行使然。在受檢查影響而導致的階段性供求失衡下,更長周期來看產業經濟運行也會愈發穩健,因此對當下供需受限持有辯證態度,既把握非市場的經濟機會又順應趨勢分得產業紅利蛋糕。
2.區域化的現實和預期 調研開始時期正是清明節后魯南地區價格一反常態地高于蘇北價格,在這種區域價格走勢反常的情況下,本次調研可以更為直接地把握造成這種現狀的背后驅使因素。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導致魯南價格強于蘇北的主要原因,一是在西北集中檢修和魯南限產背景下區域供給減少,二是清明節后魯南甲醛等傳統下游需求恢復。
在供給上,西北地區每年春季進行檢修,據統計在西北甲醇協會中,超過半數企業需要進行春檢,使得西北供給收縮,間接影響魯南市場;另一方面則在于,魯南和蘇北地區的當地生產企業受響水事件影響,或部分裝置停產或降負運行,在疊加區域內烯烴需求相對穩定,甲醇生產企業長約占比較大,零售不足,導致區域內供給難以放量,廠家價格推漲意向明顯。
在需求上,因甲醛企業受政策影響明顯,企業數量多且分散,市場變化的彈性系數較大。由于當前階段甲醛生產的高利潤,企業具有較高的生產積極性。響水事件雖然前期對魯南蘇北地區的甲醛工廠均有影響,但是魯南地區手續齊全的甲醛工廠清明節前后已收到政府反饋陸續開車(暫未發文件),現在手續齊全的工廠開工相對負荷高于前期,對甲醇的需求開始恢復,使得甲醇市場價格具有推漲動力。
結合當下魯南強于蘇北的現實,若以此為契機進行分析,則可以發現在區域分化特征上,國內市場北強南弱的格局存在成立邏輯。華東港口地區因需求端未有太多利好釋放,并且港口高庫存的壓力始終存在,使得華東區域價格的整體反彈高度可能受限,價格相對較弱;而內地在于春季檢修和預期中的烯烴企業投產,如內蒙久泰、山東魯西、寧夏寶豐等,西北地區久泰由賣方轉為買方,這也是西北偏強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在西北兗礦榆林投產前,供給相對偏少,需求相對較多,因此在整個供需面上西北地區略偏緊,價格具有支撐。后續內地港口區域套利的關閉或成常態化,整體來看,在三季度前北強南弱的情況可能會持續。
3.醇基燃料與傳統下游之臨沂甲醛市場
2017年醇基燃料在市場行情發展中成為主要推手之一,市場因為醇基燃料的統計分散難以預估其實際消費量,繼而難以推斷醇基燃料對市場的影響力度。本次調研企業中臨沂公司建造了一套3萬噸/年的醇基燃料蒸餾裝置,2018年外銷量為2萬噸,對醇基燃料市場做了部分解讀。
醇基燃料,一般為精醇勾兌水稀釋到70-80度而成,國標要求含量需要在73度以上,但是國標的執行難度較大,市場上也存在用廢醇和雜醇混合而成的醇基燃料。調研企業認為醇基燃料前景較好,一是技術成熟(鍋爐灶具等燃燒技術),二是滿足環保要求,三是經濟性強(相比液化氣可節約一半成本)。對于河北等地區的一些大棚使用的鍋爐,政府出臺政策進行整改,要求改煤為燃燒天然氣或醇基燃料,帶動市場出現部分需求;一些飯店的鍋爐等用醇基燃料也更具有經濟性;另外在2019年3月19日,工信部等八部委印發《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甲醇汽車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要堅持因地制宜、積極穩妥、安全可控,在具備應用條件的地區發展甲醇汽車,甲醇車用燃料增長勢頭明顯。此外據企業介紹,醇基燃料的需求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市場定價方面采用精醇*0.8*濃度確定。據不完全測算,目前市場大致消耗量為600-700萬噸/年(Methanex的測算數據顯示為700-800萬噸/年)。
甲醛作為甲醇的傳統下游,雖近年來占甲醇的消費比例越來越低,但是其市場依舊巨大。臨沂地區甲醛企業散布40余家,甲醛下游生產膠水等粘合劑的企業1000余家,在加上中低端和高端板材廠的大量存在,當地的消費能力不忽視。市場近期受環保和安全檢查影響較為突出,隨著響水事件的爆發,政府要求進園區和集中規模發展,建設200萬噸/年和100萬噸/年的甲醛企業,并出臺對應政策進行整合。在此背景下當地多數企業受到限產停產沖擊。
據調研了解,臨沂地區在甲醛開工3-4成時,需要甲醇量1000多噸/天,2018年在滿負荷生產的情況下,甲醇需求量可4000余噸/天。當地板材市場開工,2018年整體在50%左右,今年負荷略有提升,因此在甲醛被關停的情況下,板材需求使得甲醛價格推漲,周邊地區諸如菏澤、棗莊、東營以及河南、安徽部分地區貨源均能發至臨沂。在清明節前后隨著安檢力度減弱,部分手續齊全的企業開始復工,使得地區對甲醇的需求出現提升。 對于甲醛市場定價,企業表示目前隨行就市,主要參考甲醇成本價格加上加工費和部分預期利潤進行定價。因為定價主要依托于市場,幾乎不存在天花板效應,近期隨著政策的變動,容易出現暴漲暴跌。
4.企業期貨等衍生品參與 在期貨參與方面,多家調研企業正在參與,部分企業表示因自有甲醇交割廠庫而主要以套保為主,不參與投機市場。據魯南一企業介紹,其2018年總體套保量10000余噸,其中交割量200余噸;今年1月套保3000余噸,企業有專設的期貨團隊等參與期貨市場,但是參與期貨的體量相對于總體量來說較少。在去年市場價格大幅下跌前,企業因市場價格漲幅過多且測算利潤豐厚,而在盤面價格3400附近參與部分套保。另一家企業地處蘇北徐州,作為鄭州商品交易所點基地,圍繞自身生產經營,結合市場情況靈活利用套保,實現了風險鎖定和利潤放大;該企業也設有專業的期貨部門,投機和套保分開來做,關注成本模式利用市場基差,對期貨和現貨統籌安排、統一核算,并表示愿意探索更多的業務模式。此外,其余多家企業除企業自身限制外,均對期貨市場有或多或少地參與。
在本次調研中,最后一家作為集團企業,其倉儲公司已依托自身區位優勢和市場優勢,申請設立了鄭商所甲醇交割庫。據企業介紹,其甲醇交割庫具備如下優勢:1.是沿長江一線甲醇交割庫的重要補充;2.有利于盤活甲醇在蘇北及魯西南地區市場地位;3.有助于形成“一帶一路經濟帶”甲醇集散中心;4.有助于平衡“甲醇”上下游市場。
但是在甲醇交割庫衍生品參與上,因貼水180元/噸,目前并沒有進行過交割。據企業給出的從蘇北甲醇工廠出廠價與期貨活躍合約的歷史價差統計情況,在-180的升貼水設置下蘇北、魯南等區域的甲醇相關企業無明顯動力選擇交割,另外據企業介紹連云港外盤進口成本與華東港口進口成本基本一致,因此在當前貼水情況上與華東港口相比處于劣勢地位,不具備交割優勢。針對庫區的升貼水設置企業表示,最初的設立時具有歷史階段的局限性,因2017年一季度華東-魯南價差打開,在400元附近,考慮當時魯南至港口運費為200元,在此背景下選擇貼水盤面180,但是由于物流成本和區域價差變化幅度較大,當時的區域價差基本再無出現,因此使得地區未進行交割。在升貼水方面,目前市場并無統一定式,修改起來關聯程度頗為復雜,因此對于后市企業希望能早日尋求到最佳方案。
5.辯證看待當下的市場矛盾 近期市場關注點,多集中于沿海庫存、內地檢修、未來進口、烯烴投產等幾個方面。 針對當前的華東高庫存現象,調研人員與企業在交流過程中表示,需要辯證看待,不可僅從絕對量上與前幾年進行對比。市場在4、5年前時,甲醇的消耗體量為3000萬噸左右,現在的市場消耗體量接近6000萬噸,市場體量在擴大,如果僅從絕對庫存數量上進行對比難免出現偏差。應該更多地從庫存消費比角度考慮高庫存問題,關注市場可流通的貨源情況,從目前統計的數據來看港口可流通貨源在26萬噸附近,正處于近4年以來的均值水平,并不會對市場形成較大沖擊,需要對關注的層面和影響庫存背后的驅動因素加以甄別。
對于內地檢修,3-5月份為傳統的春季檢修時間節點,在檢修持續至中期后市場對春檢做出真實反應,供給減少使得內地主產區形成價格支撐,但是同樣的檢修存在周期,一般內地企業檢修20日附近即可恢復正常生產,那么前期的減少預期則會開始減弱并形成供給增加預期,直至市場完全恢復。因此對于內地檢修,在檢修期內利多,在檢修恢復時需要考慮新的平衡點再綜合判斷多空力道。
對于未來進口和烯烴投產,4月份由于前期中東伊朗裝置重啟延后,那么相應的船期也順延,對于從南美和東南亞的進口同樣由于地區原因或者裝置原因,4月整體將出現減量。但是減量在時間上是暫時的,在伊朗和東南亞恢復和南美爭端緩解后,我國進口又將先新的增量,因此從進口上看,4月份的縮量或形成偏強預期,同樣對于5月份之后進口恢復,也會形成偏弱預期。而新的烯烴投產,會在區域上改變傳統的貿易和物流格局,但是因為新投產的不確定性,使得市場存在明顯變數,對于未來需要及時跟蹤。
除了以上當前熱點外,還需考慮整體化工板塊走勢和原油市場變化,以及宏觀因素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