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市場化的發展來看,決定商品價格走勢的一定是供需因素。
供給就是目前已有的產能,再加上新增產能等乘以整體的開工率。這里就要了解新投產項目,投產項目的實際產量,以及投產項目的落地時間節點。這里涉及有新投產信息的真實性的問題,要求我們必須要了解真實的市場供給情況,真實地去調研每一家的市場情況,而不能僅僅采用資訊公司或者一些市場渠道的一些信息,要向企業進行求證。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需求。工業品需求,要考慮整體的周期性和季節性。簡單講,商品需求就是所有的下游需求加上部分出口情況。當然因為算每一個下游的需求是假設條件過多,所以其精確得出來的結果,并不一定是真實的實際情況,我們需要對其進行辯證的分析。需要對一個數據做長期的跟蹤分析,找到趨勢性。測算時可以用下游需求的變動對總體需求的變動算出其邊際作用。
在進行整體工序分析師不僅要從絕對量上去把握趨勢,更要從邊界上對新增產能的變量,比如供給和需求等對各自的彈性進行分析比對,找出其邊際變化對整體的影響,往往把握到一定時間段內的邊際變化,這樣對分析市場更具有真實作用。
第三個方面就是庫存供需之外的庫存因素,庫存量既可以是供給也可以是需求。當庫存處于主動增加時期,這時增加的庫存發生的作用就相當于市場需求增量;當處于被動增加時期,這時市場需求不好,庫存的增加就對價格形成壓力,此時的庫存則為新增的供給。當然如果出于庫存的主動減少時期,這是存量變為供給,大量排庫會對價格形成壓力;如果處于被動減少時期,那么說明市場需求較好,價格就有上升的動力。
從產業周期本身來看,供給和需求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圍繞市場平衡點進行上下波動。
那么對于甲醇和甲醇下游市場來說,目前處于大煉化時代的上升期,也是處于石油化工和煤化工時代的上升期,上下游的新投產等都在擴大,整個市場的份額在不斷增加。其中據顯示2018年甲醇新增產能620萬噸,2009年預期新增產能680萬噸,較2008年增加60萬噸,甲醇擴產進一步擴大。烯烴下游作為家中的最大下游,目前幾年增速明顯,其中2019年計劃新增產能380萬噸,年消耗價值量將超1100萬噸。但是在新建烯烴項目中有150萬噸,吉林康奈爾、寧夏寶豐、南京誠志等因投產時間不太確定,而存在變數。其他裝置均預期2019年上半年進行投產,如內蒙古久泰、魯西化工、、中安聯合等。
結合當前市場處于甲醇裝置春季檢修時期,市場供給出現缺口,因此在4月5月份來看整體供給略小于需求,但是又因為沿海地區和內陸庫存較高這種抵消也相對弱化。同時由于當前臨近檢修結束期,內地部分裝置開始復產,疊加進口5月份出現增量預期,所以對于未來的方向,在新的烯烴投產確認并穩定外采之前,供求整體是略顯寬松;但是新的新項目投產之后,整體的供需格局將會出現需求出現快速增長的新變化,屆時市場將由若轉強。
*數據跟蹤

*港口庫存





(本文章僅供參考!市場有風險,請謹慎操作!)